摘要为充分发挥刑法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最佳效应,我国刑法需要在历次修订的基础上适时再法典化,以整合、重构现有呈碎片化状态的犯罪法律后果,从而构建一个结构科学、效能优化、机制灵活、运作顺畅的犯罪法律后果体系。具体而言,就是要构建刑罚与保安处分的二元制犯罪法律后果框架,并对保安处分的种类及其适用作出与刑罚种类及其适用相对应的规定;要扩充刑罚种类,调整主刑和附加刑的内容,完善社区刑
不断增长的案件数量,对司法机关的案件处理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案件办理质量也决不容下降。目前,各法院正大力推行庭院长阅核制,努力以此提升案件审理质效,但该制度的正当性和可行性尚未经过充分论证,这是否会是一种看上去很美的构想,如何实现制度创设的良善初衷,都亟需法学界的积极回应。关于正当性的担忧,必须有效回应两方面的质疑:庭院长阅核裁判文书制度是否违背
对于阅卷,有阅与不阅的区别,有直接阅卷和间接阅卷的区别,间接阅卷就是看审查报告。即使都看了原始卷宗,也有态度和程度上的分别,决定这些区别的除了责任心之外,主要的因素就是庭审的压力,也就是庭审实质化的压力,以及随之而来对出庭实质化的要求。需要出庭张口说,需要面对辩护人、被告人的辩解,甚至要承受他们对证据和程序问题的挑剔和指责,以及法庭缜密的调查、核实,而这些都需要当场的回应,这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编者按不正之风和腐败素来是我国反腐败机构的两大敌人,两者日趋一体的形势对党和国家事业构成了极大威胁。作为治理对象的风腐一体的二元性决定了监察机关绝不仅仅是单纯的执法机关,而应是兼具政治和法律双重属性的权威机构。这一结论不仅在理论上从一般意义和个别意义上得以证立,也日渐得到监察机关反腐败实践的印证,尤其是政治+办案的地方纪检监察实践构成了其融贯政治属性与法律属性的底层逻辑。引言2018年3月,《中华人
编者按近日,西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高级研究院北京分院揭牌仪式暨京都刑事辩护专业化高端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由西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高级研究院主办,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承办,超过300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律师代表出席此次论坛。本文是西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高级研究院执行院长刘仁琦在论坛上的发言,整理刊发以飨读者。刘仁琦西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高级研究院执行院长再次感谢各位能够出席西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高级研究院
司法实践中因事立案是常见的。就比如电影《风平浪静》的万有良被杀案,唯一的目击证人李唐选择沉默,没有证据可以指向任何的嫌疑人,所以只能选择因事立案,司法实践中这种情况很多。01这就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嫌疑人可供通缉和抓捕。那如何理解刑法第88条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也就是《风平浪静》中主人公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