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次一、问题提出:刑法在市场经济中的使命是什么?二、实然层面:刑法分则第三章罪名设置及适用冲突显现三、原因追问:有关刑事立法与司法何以对民营经济发展带有羁绊性?四、正确定位:市场经济中的理性刑法观五、结语内容提要:从无证收购玉米案这一个案展开对我国经济刑法的检视,发现我国经济刑法中存在着立法上重公轻私的倾向、司法中对民营企业的适用罪名更多、民营企业(家)犯罪中大部分是经济犯罪等诸多问题。刑事
目 次一、问题提出:刑法在市场经济中的使命是什么?二、实然层面:刑法分则第三章罪名设置及适用冲突显现三、原因追问:有关刑事立法与司法何以对民营经济发展带有羁绊性?四、正确定位:市场经济中的理性刑法观五、结语内容提要:从无证收购玉米案这一个案展开对我国经济刑法的检视,发现我国经济刑法中存在着立法上重公轻私的倾向、司法中对民营企业的适用罪名更多、民营企业(家)犯罪中大部分是经济犯罪等诸多问题。刑事
一、资金保障是法律援助制度运行的基石(一)法律援助的资金投入法律援助制度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项基础性法律制度,在经历了一个由律师自发为穷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慈善活动逐步演化为国家为保障个人实现其合法权益的国家行为的发展过程后,法律援助已经成为一项法治国家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而法律援助的国家责任最主要,也最直接的体现方式便是对法律援助的资金投入。毫不夸张地说,充足的经费投入是法律援助制度运行的基石。首
在法定代理人不能、不宜参与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合适成年人参与功能,引导未成年犯重新回归正途,预防未成年犯再次走上犯罪的歧路,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管理体系共同努力。未成年人是社会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对于走上犯罪歧途的未成年人,在扼腕叹息的同时,更要明白这不仅仅是个人和家庭的灾难,更是整个社会、国家的痛点。对于犯罪的未成年人,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
摘要:证据裁判原则作为我国刑事诉讼事实认定的基础性原则,在《指导意见》中作为认罪认罚从宽程序的基本原则被再次强调。该原则适用的正当性来源于其增强了事实认定的可靠性、优化了风险分配以及适应了证明路径的分化。在认罪认罚程序中,证据裁判原则的适用重心由审判阶段转移到审前阶段,证明标准客观方面走向差异化构建,证据标准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基于我国证据审查的多中心格局,证据裁判原则的落实可以从收集机制、说
在毒品犯罪中,同一犯罪嫌疑人涉及数笔犯罪事实的情况较为普遍,其中部分事实可以根据在案证据认定为贩卖毒品罪,但有的只掌握其非法持有毒品的证据。由于通常情况下,贩卖毒品罪的刑罚要高于非法持有毒品罪,所以即使真实事实系贩卖毒品,犯罪嫌疑人也往往拒不承认非法持有的毒品系用于贩卖。然而,在一定情形下,如果全部毒品均认定为贩卖毒品罪,按照刑法第347条规定,只能判处确定的十五年有期徒刑;但如果部分事实被认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