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理论与民众法感情存在一定距离。刑法理论过于强调专业性,忽略了民众的法感情,甚至将基于民意形成的观点批判成为了迎合民意。刑法学缺乏应有的通俗性,导致刑法难以发挥行为规范的机能。此外,由于理论的移植与话语的借用太多,一些先进的刑法理论不能获得民众的理解与支持,难以继续向前推进;部分刑事判决难以被民众接受,无形之中降低了刑事司法的权威性。如此一来,并非是社会和刑法之间,而是社会意识与刑法理论之间
201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就涉案民营企业负责人提出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就提出适用缓刑的量刑建议;2020年1月,全国检察长会议上正式提出少捕慎诉慎押要求,并逐步形成刑事司法理念,2021年4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将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少捕慎诉慎押从刑事司法理念上升为刑事司法政策。同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明确将严格依法适用逮
法国参审制在合议庭组成模式、适用范围、遴选机制、评议表决机制以及上诉机制等方面特色明显,在欧洲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吸引很多欧洲国家效仿和移植。 合议庭组成模式 合议庭组成是否多元化、合议庭规模大小、合议庭中法官和参审员的人数配比是合议庭组成模式的主要问题。法国重罪法庭适用于一审、二审程序。原来的一审合议庭由3名法官和9名参审员组成,二审合议庭由3名法官和12名参审员组成。2011年,法国经历欧债危机,
法官是司法机关的主角,但如果没有配角的帮助和配合,法官的独角戏也很难唱好。为了让法官充分发挥其司法才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司法辅助人员的配备,而欧洲各国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样本。2019年以来,欧盟司法效率委员会的法官咨询委员会对于欧洲各国的法官助理制度作了问卷调查,获得了翔实的数据,并作了系统、全面的分析。现将其研究成果作简略介绍,以期对于我国法官助理制度的改革有所借鉴。概况 欧洲法官咨
摘要结合人工智能的实践应用和理论需求,发现刑事证明中人工智能证明辅助功能应被精细地定位在知识补充、知识指引及知识预警等功能之上,而如何管理人工智能是其能效释放的关键所在。刑事证明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具有行政化倾向,主要体现在人工智能产品生成的权力化、知识指引的刚性化、知识补充和知识预警的监督化等方面,由此引发刑事审判的技术性错误和灵活性不足。对于人工智能的科学管理是解决现有困局的关键,政法决策层应
真正想发挥作用的刑事政策一定是要持续推进很多年。朝令夕改的政策难以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刑事政策虽然叫政策,但并不是随时调整随时改变的意思。那种随时调整的东西顶多叫做刑事策略,或者办案策略,那是针对具体案件或者具体地域短期内的策略性调整。真正的刑事政策其实更像是一种战略方向,不能轻易调整,但一旦调整也不能轻易更改。因为所谓的刑事政策其实是影响全局的,是在整个国家需要推行,在整个刑事诉讼领域,在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