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超北京尚权律师事务所律师尚权经济犯罪研究与辩护部副主任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司法认定中,利诱性是四大核心要件之一,而承诺给付回报正是该特征的具体体现。实践中,大量案件因对回报承诺的形式、性质、边界认定存在争议,导致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分歧。作为刑事律师,准确把握这一特征的内涵与外延,对案件辩护至关重要。一、承诺给付回报的核心是脱离风险的确定性预期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
2025年上半年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数据新鲜出炉,数据背后既折射出当前刑事司法的整体导向,也为刑事律师的办案思路提供了精准坐标。作为常年深耕刑事辩护一线的律师,我们不妨从数据中拆解司法逻辑,把握辩护要点。一、刑事案件总量下降,宽严相济政策导向更趋精细化上半年受理刑事一审案件52 9万件,同比下降10 4%;判处生效被告人70万人,同比下降9 03%。这一数据释放出明确信号: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引下,刑事司法对社会治
梁超北京尚权律师事务所律师尚权经济犯罪研究与辩护部副主任2024 年税收征管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危害税收征管犯罪的认定标准。其中,虚开发票罪因未设置出罪条款,始终体现从严惩治导向。但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类特殊情形:企业在真实业务背景下,为财务平账让他人代开普通发票,且无其他违法犯罪意图。此类行为的定性争议,需结合法律原则与实践案例深入探讨。一、虚开发票罪的规范逻辑与现实困境刑法第 2
张雨北京尚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北京市律师协会刑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尚权法律援助工作部主任尚权毒品犯罪与死刑复核辩护部主任毒品犯罪司法实务中,公安机关侦查了很长时间才收网,但却没有查获任何一点儿毒品实物的案件并不少见,对于这类案件如果法院认为涉案毒品数量已经达到了当地实际掌握的毒品犯罪死刑数量标准,需要判处死刑时该如何处理的问题在2023年《昆明会议纪要》出台之前并无明确规定,但对于影响特别重大、后果特别
梁超北京尚权律师事务所律师尚权经济犯罪研究与辩护部副主任在刑事辩护实务中,一份不起诉决定书意味着案件的终结,对当事人而言更是意味着重获自由、不再遭受刑事处罚。但取得不起诉的结果并非偶然,需要辩护人精准把握提出申请的时机、科学地提交证据。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说服检察官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核心逻辑——申请时机的选择与证据提交的技巧。一、抓住黄金申请期,适时沟通律师意见检察官对案件的审查有严格的时间线,错
梁超北京尚权律师事务所律师尚权经济犯罪研究与辩护部副主任近日,有家属咨询这样一起案例:其丈夫通过劳务派遣到某县公安局从事在押人员看护工作,因一次脱岗睡觉导致被羁押人员自杀,目前已被检察院以玩忽职守罪立案并拘留。不少人会疑惑,劳务派遣人员也能构成渎职类犯罪?这类案件中,是否存在无罪辩护空间值得深入探讨。一、关于渎职罪的主体资格问题玩忽职守罪属于刑法第九章的渎职罪,而渎职罪的成立,首先要求行为人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