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权研究丨易文杰:论检察机关审前主导—以“捕诉一体”为视角
十八届四中全会后不久,为配合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曹建明检察长在全国检察机关第五次公诉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更加重视发挥公诉在审前程序的主导作用。2016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审前主导和过滤作用,这是审前主导首次出现于官方文件,且与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健全听取辩护律师意见机制、防止带病起诉共同构成检察机关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体系。相较于其他
-
尚权研究丨田鹏:按摩店以“暗示性话术”吸引男性顾客到店消费,构成诈骗犯罪吗?
一、案情简介公诉机关指控(略有改编):张三经过多年摸爬滚打,在疫情期间,自己在当地投资经营一家男性按摩会所,由于新冠疫情,会所经营惨淡,亏损严重。张三就左思右想,努力招揽客源,并要求员工在与客人交谈的过程中使用固定的专业话术(推三角区、全套按摩、一条龙服务等),此类话语略带暗示性话语(该会所可能包含性服务),吸引男性到按摩店消费。李四抱着猎艳的心态来到该会所消费,进店后却发现该店提供的是正规的
-
尚权研究 | 项宇:律师办理监视居住案件疑点解析
监视居住,作为《刑事诉讼法》第66条规定的强制措施之一,介乎与逮捕与取保候审之间,作为一种逮捕的替代性措施而设立的非羁押性强制措施。在实践中,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适用,有着准羁押的特点,被部分学者认为是第六种强制措施。当前,监视居住未被更改或删除,律师需要准确认识监视居住措施。疑惑一: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与监视居住的关系?监视居住规定于强制措施中,依据《刑事诉讼法》第66条,75条的规定,监视居住是刑事诉
-
尚权研究丨张雨:从实务角度谈毒品犯罪中主观明知的认定(下篇)
书接上文。第四层:《大连会议纪要》规定的可以认定明知是毒品的具体情形《大连会议纪要》第十条第二款规定了毒品犯罪中可以认定为明知是毒品的十种情形,其中前九种是具体情形,第十种是一个其他式的兜底条款。前九种具体情形可以说是缉毒、海关、边检等办案机关在长期实践中摸索总结出的能够推定行为人主观上明知是毒品的宝贵经验,应该说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但不可否认,这些并不是万能的,也并是在每案中都准确,甚至如果被
-
尚权研究丨蓝子良:秩序法益观的反思(上)——从一起非法采矿案的辩护讲起
一、灭火工程被控非法采矿案数月前,笔者参与到N省W市一起案件的辩护工作中,案件当事人在以煤炭生产、销售为主要产业的D公司工作,因此大部分被控事实都与煤炭的开采和矿场的管理相关。其中包含一项2009年开展的灭火工程,被指控构成非法采矿罪。(一)什么是灭火工程W市煤炭资源丰富,部分煤层会因为地质运动、日晒风化等原因,裸露于地表之上。由于燃点较低,裸露的煤层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自燃,火势便会顺着煤层在地表之下蔓
-
尚权研究丨张宇鹏:丰县八孩女事件鉴定意见准确吗——谈谈司法鉴定中的非典型问题
近日,随着江苏省委省政府调查组关于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发布,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告一段落。这一报告中,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的DNA鉴定意见,对于八孩女身份的认定,可以说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通报过后,仍有部分网友认为八孩女不是小花梅,因为照片看着不像。DNA鉴定是司法实践中的一种鉴定方法,与其他司法鉴定一样,从理论上其得出的鉴定意见是客观的、准确的,但司法鉴定意见也并非不可质疑。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