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师通常对急危患者负有紧急救助义务,除非患者本人或其家属明确表示放弃抢救,不过此种情形下的抢救仍可依据紧急避险免责。对于医师拒不履行紧急救助义务而危及患者生命的,我国现行刑法应对不足,又暂不适宜增设见危不救罪,有必要修改完善遗弃罪的规定以填补刑罚漏洞。一方面,我国遗弃罪规定的扶养义务是指法律上存在扶养关系的人负有的义务,并不包括紧急救助义务,导致该罪规制的主体范围过于狭窄。另一方面,见危不
摘要电子证据作为网络技术与智慧司法深度融合的产物,在司法个案裁判中具有不可或缺性,司法证明也由传统的物证时代走向了电子证据时代。通过对域内外电子证据审查的研究文献梳理可知,国内对于电子证据审查仍旧坚持以真实性为主的相互印证模式,域外对其审查则呈现出以可采性为主的正当程序模式。然而,由于电子证据本身的虚拟性、多重性、技术性、可灭失性、可复制性等属性,以真实性为主的相互印证模式在个案审查中障碍重重
前言共同犯罪中主从犯的区分是我国刑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体现了罪责自负、刑事责任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正确区分主从犯,对于定罪量刑具有关键作用。走私犯罪作为典型的共同犯罪,不论在走私主体之间还是在走私主体内部,都存在大量主次不同的角色,由于其分工的复杂性,在走私案件办理的司法实践中,主从犯的认定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和争议。本文旨在对主从犯的定义、区分标准、立法依据等进行粗浅探讨。一、主从犯的定义与区
摘要刑事赔偿谅解从宽在司法适用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不合理性。从恢复性司法、规范目的最佳实现方式的司法选择、法益侵害性降低、刑罚目的实现四个基本向度中的任意一者出发,都无法同时满足刑事赔偿谅解从宽正当性根据的充分周延和适用范围适当这两方面的要求。刑事赔偿谅解从宽应坚持公正底线,而公正与否的判断标准在于刑事法律适用结论是否能够充分实现规范确证的效果。以此为前提,刑事赔偿谅解从宽的实践操作规则应当细
编者按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以刑事抗诉为主题的第四十五批指导性案例,为深化对指导性案例的理解与适用,不断加强刑事抗诉工作,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刑事抗诉案件,推动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本刊特组织刑事抗诉指导性案例重点问题研究专题,邀请专家学者和检察官以问题为导向展开深入研讨,敬请关注。摘要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批刑事抗诉指导性案例中刘某某贩卖毒品二审抗诉案(检例第179号)
摘要从体系视角观察国际公约、普通刑法、特别刑法和刑法外规范,以及典型域外国家的规定,无论是既有定义,还是基于法条的归纳,恐怖主义概念的主客观要素虽有较大区别,但大体都具有手段+样态+目的这样的基本组合。基于故意中认识和意志要素与外部客观要素一致性的要求,不同的表述均能实现客观上手段和样态组合的协调一致,也能解释部分主观要素转变为客观要素的合理性。德国刑法上行为需具有适格性这一要求可借鉴为我国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