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积极刑法观的指导下,轻罪立法成为近年我国刑事立法的重要特征。以危险驾驶罪为代表,轻罪立法有其积极意义,但导致的问题也值得理性反思。刑法及时回应社会现实增设新罪是必要的,但改变和动摇我国传统违法与犯罪区分的二元制裁体系,特别是为了强化刑法参与社会治理增设轻罪,将本可以由行政法等其他法律或者社会规范调整的行为纳入刑法范围,不应提倡。我国重刑主义的法律传统、权力分配体制以及司法运行机制根本上决
前言近来,采用虚假陈述、伪造证据等手段,以捏造的事实向法院提起虚假诉讼的案件数量激增,严重妨害司法秩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破坏社会诚信体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为此,2018年两高联合出台了 《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虚假诉讼犯罪惩治工作的意见》。不过,虚假诉讼之行为人有什么特点,案件怎么适用刑罚,虚
前 言少捕慎诉慎押作为一种司法理念或者刑事政策,所体现的是在刑事诉讼中尽量减少羁押,审慎对嫌疑人适用逮捕强制措施,慎重提起公诉,并将对嫌疑人羁押必要性的审查贯穿刑事诉讼全过程。该政策的有效推行,能够大面积的弥补我国传统逮捕制度的客观缺陷,并且为审前程序中的辩护工作提供了更大的协商空间,在此政策下律师如何更好地发挥其辩护技巧,笔者结合实践谈几点见解。一、少捕慎诉慎押司法政策概述(一)发展背景及衍
编者按:7月25日,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首次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拟完善行贿犯罪立法。《中国刑事法杂志》2022年第3期刘仁文研究员《论行贿与受贿的并重惩处》曾进行相关研究,2023年第4期再刊孙国祥教授相关研究成果,共飨读者。摘要受贿行贿一起查彰显了反腐败零容忍政策的要求,其重点是对行贿的从严查处。受贿行贿一起查的落实,不仅需要进一步转变重受贿,轻行贿的思维定势,清除受贿行贿一起查的理
为什么对人不要一棍子打死?为什么有些时候不能揪住一个问题不放?为什么刑罚要讲究谦抑性?其实都是在容错。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容错?不是说要眼里不揉沙子么?我们对违规违法犯罪的行为为什么网开一面,给他们机会呢?为什么不应该是该怎么办怎么办?这主要是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规则这么多,每个人都可能会犯错误。而如果都处罚一遍,那就可能没有好人了。为什么说没有好人了呢?因为我们的错误惩罚体系,除了一次性的惩
摘要刑法学是我国部门法学当中最为显赫的学科,也是研究成果浩如烟海的学科。但是以刑法智慧树的形式对其内部构造进行研究却廖若晨星。关于刑法智慧树的内部结构,首先必须弄清刑法智慧树内部构造的根基、重心与全貌,因为这些问题关乎刑法的基本含义、法律特征与基本范畴等基础性问题。除了与刑法本体有关的内容之外,犯罪与刑事责任是刑法学研究不可或缺的核心问题。在当今世界各国虽然存在着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与苏俄法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