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行刑法施行25年来,以11部刑法修正案为代表的刑事立法,体现了中国安全刑法的形成之路。前十部刑法修正案的内容体现了安全刑法的逐渐形成,《刑法修正案(十一)》的颁行则意味着我国安全刑法的正式形成。当安全作为刑法保护的首要价值时,引发了法益论的全面崩溃。安全刑法在形式上仍使用法益概念,但却通过安全与秩序悄然替换了权利与自由,从而掏空了法益的精神内核,使法益论在实质上全面崩溃。面对安全刑法的冲击和
《刑事辩护的中国经验》一书是资深律师田文昌和法学教授陈瑞华围绕刑事辩护问题展开的对话。二人对话的目的是指出我国当前的刑事辩护制度在立法和司法适用中存在的问题,秉持着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理性态度,通过理论探讨和案例分享,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辩护思路和辩护方案。本书分为十四个专题,田文昌律师和陈瑞华教授从我国刑事辩护的发展脉络谈起,总结了我国刑事辩护的形态,进而围绕证据辩护、程序辩护、
摘要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揭示了后现代社会的发展模式以及社会矛盾变化趋势,其对于国家实现通过法律控制社会的手段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刑法学界对于风险社会理论的引入与研究时间较早、程度较深、讨论较多,现阶段业已形成系统的学科观点。与之相比,证据法领域对风险社会理论的引入研究相对较少,在中国社会日益进入后现代化、刑法轻罪治理愈发明显的形势下,有必要在证据法理论研究中引入风险社会理论的参考,以更好实现刑事
摘要作为我国检察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检察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已经初步确立。在我国的司法体制背景下,检察一体化具有组织一体化和业务一体化的基本要求,在构造上形成了纵向一体化与横向一体化并存的基本格局。实行检察一体化,有助于实现检察资源的有机整合,推动检察机关办案职能与监督职能的有效衔接,有利于强化检察机关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通过总结我国检察制度改革的成果,借鉴域外国家推行检察一体化的经验,可以从
金翼翔西北政法大学学士、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博士卢仁全成都大学法学院2021级本科生(文中观点包含猜测推理,如有误读敬请指正。有关案情信息以官方报道为准。)1 疑罪之疑2 疑罪从无3 本案之疑 3 1 鞋印之疑 3 2 中毒之疑 3 3 自杀之疑 3 4 抛尸之疑 3 5 认罪之疑4 合理怀疑5 疑罪从轻引言辛龙案的有罪判决近日引起了法律界的热议。该案历时六年,被告人从被判处死刑到无罪再到死刑。从大连市
澳大利亚的刑事被害人历经了从控方证人到诉讼参与人的角色演变。在推动被害人权利发展的历程中,澳大利亚就尊重和保障被害人人权、构建司法救济与社会救济相互协作的服务机制、完善被害人权利保障体系三个方面达成共识作出努力。被害人权利的演进第一阶段,被害人作为控方证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各州政府和民间组织协力合作,充分利用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结合的方式,高效、全面、迅速地向被害人提供补救,帮其尽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