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回顾尚权推荐丨乔康、徐峰涛:以建设项目施工名义非法采矿的认定(上)四、案例分析2016年7、8月份,被告人张某根以人民币400万的价格从韩某处转让取得垮皮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权。该治理工程系A县B镇人民政府对外进行招标,由韩某挂靠杭州某建设有限公司于2016年1月15日以人民币253万元的价格中标,治理工程允许中标人负责处置施工中产生的土石方,合同期限为2016年2月27日至2017年2月26日。韩某中标该工程后,被告人
编者按2024年8月3日,由山东省律师协会、山东大学刑事司法与刑事政策研究中心和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山东刑事辩护高端论坛第五期暨无罪辩护中的证据问题理论研讨会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召开。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名誉院长樊崇义教授在会上作主旨发言。樊崇义教授围绕无罪辩护中的证据问题这一会议主题,就第一阶段刑事辩护证据运用中的突出问题这一专题,发表了富有前瞻性的独到见解,为刑事辩
摘要免除处罚意味着行为人的行为并无预防的必要性,司法实践中的定罪免刑并不具有正当性,把被告人贴上犯罪标签会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带来司法实践中的和稀泥,也无助于实现刑罚目的。免刑免罪立足于以刑制罪理论,主张当行为人的行为应当免除处罚时,就不具有刑事政策意义上预防的必要性,这是预防刑视域下的无罪判断,应当成为刑法中的罪责阻却事由。当代刑法解释论应当重视刑事政策意义上预防的必要性,确立免刑免罪的解释
前 言近年来,非法采矿的行为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从过去明显的无证开采逐渐转向隐蔽性较强的手段,在这其中,以各种建设项目的名义实施非法采矿的案例较为普遍,例如在2023年3月28日自然资源部公开通报的12起矿产违法案件中,行为人多以建设农业产业园、扩建水厂、场地平整以矿山生态修复等借口,违法开采矿产资源,后均因涉嫌非法采矿罪而被移送司法机关定罪处理。在当前中央和地方鼓励市场主体参与矿山生态修复和治理的政策背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司法部大厦毗邻宾夕法尼亚大道一侧的门石上,镌刻着这样五个大字:法终暴政兴。这一格言旨在警示人们:法治优于人治,公共权力必须受到法律规则的约束。只有在法律的规制之下,才能防止暴政的发生,确保个人的自由。但是,进入司法部大厦的人们很快就会发现,那些政府官员更关心的乃是裁量而非法律。他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法律终止之处实乃裁量起始之所。而裁量之运用既可能是仁行,亦可能是暴政,既有
摘要证据法是规制证据运用与事实认定的法律规范。我国刑事诉讼法有关证据规定目前已具备了现代刑事证据制度的基本要素和体系框架,但还存在内容陈旧和结构失衡的问题。《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宜采用软件升级的方法,从确立以相关性原则为主线的逻辑理念和以基本权利保障为取向的价值理念入手,以证据理念更新推动现代刑事证据制度发展。在制度层面,应完善举证、质证和认证制度,为庭审实质化创造条件;在规则层面,应完善证据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