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刑事诉讼制度近年来变动频繁,《刑事诉讼法》最新修订的时间是2020年。除基本法典外,2021年12月31日生效的新修订的《证据法》《最高法院司法法》,2022年生效的《赌博控制法》《刑事诉讼规则》中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均有变化,单行法案等规范性文件的修订与出台,丰富和发展了基本法典。从制度层面而言,新加坡证人出庭作证的惩戒力度和保障程度较强。法院的主导地位证人出庭作证、提供文件、回答问题、接受询问等诸多事项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积累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经验,推进检察工作的本土化创新,2020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2022年4月,最高检、司法部、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下称《指导意见》)及其实施细则。试点期间
问题的提出同一犯罪行为中,是否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是区分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受贿罪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关键因素,对定罪量刑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由于对委派与从事公务两大关键概念的认识不清,导致司法实践中存在类案不同判、罪刑不相适应的现象,亟需进一步明确。一、国有资本控股、参股公司的法律性质根据《刑法》第九十三条之规定,国家工作人员主要分为四类:(1)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2)国有公司、企业
探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是否能够成为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实施主体,实质上就是探讨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之不法是否需要考虑侵害人的主观内容。因为,刑法上的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大致可划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另一种是精神病人。对于后者,因为其主观上缺乏认识和控制自身行为的能力,因此被认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而对于前者,由于在司法实践当中,难以客观、具体地认定某个精神状态正常的人主观上是否
刑事立法是将正义理念与将来可能发生的事实相对应,从而形成刑法规范;刑事司法是将现实发生的事实与刑法规范相对应,进而形成刑事判决。作为解释者,心中当永远充满正义,目光得不断往返于规范与事实之间。唯此,才能实现刑法的正义性、安定性与合目的性。 即使名称是法,但如果其中缺少正义理念,它就没有作为法的价值,而是单纯的暴力。所以,只有符合正义理念的制定法,才是真正的法律。立法者根据正义的规则设计刑法规
执行判决裁定渎职犯罪是严重的司法腐败行为,包括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和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下称两罪)。司法实践中,对于两罪犯罪主体、犯罪对象、犯罪行为、重大损失的判定均存在不同程度争议。笔者认为,对于执行判决裁定渎职犯罪的司法认定,应在领悟法律条文中的法治精神、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的基础上,坚持罪刑法定原则,运用体系解释和客观解释方法,准确适用司法解释,科学限定入罪门槛和适用范围,准确区分罪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