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刑法修正案(十一)》实现了知识产权犯罪的法益侵害评价模式由多元化向以情节犯为主导的全面更新,是刑法对国家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战略的积极回应。前《刑法修正案(十一)》时代,刑法对知识产权犯罪中的继生性犯罪采取数额犯评价模式,对原生性犯罪采取情节犯评价模式,而司法实务又将该情节犯作数额犯化处理。以数额犯为中心的知识产权犯罪评价标准,以行为人为中心进行犯罪量定的指标建构,主要关注行为人的获利与
该本著作是邱爱民教授在其同名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本书的中心命题非常清晰明确,即中国应当移植并建立实物证据鉴真制度。作者收集了大量的国内外理论文献、案例和法规,对实物证据鉴真的理论及规范作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介绍。作者是在我国鉴真制度刚起步的背景下展开研究,因此对实物证据鉴真制度的研究更多是从宏观层面上展开,全面系统地介绍域外证据鉴真的理论及规范,对中国的鉴真实践、鉴真法规和鉴真理论进行一
你把一个女性,把一个儿童当作商品来买卖,在我们今天的价值观当中,是极其不能容忍的。好多人为什么自发地去关注,我觉得就因为涉及到切身权益。你完全不知道你的亲友或者你自己,有一天会不会也有类似的遭遇。连日来,关于拐卖、收买妇女儿童犯罪的讨论声浪持续不断。2月18日,新华社《半月谈》杂志微博刊发文章《怎样彻底解决拐卖妇女问题?》说:要以‘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为起点,在全国范围内深层次全方位治
近日,徐州丰县八孩女子事件持续发酵,被拐卖妇女相关的婚姻案件信息也大量曝光,网络相关话题阅读量达50亿次,引发社会对被拐卖妇女群体申请离婚、如何保护被拐妇女权益等问题的关注。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全国多地存在被拐妇女申请离婚被驳回的案例。如,江苏丰县(2014)丰华民初字第0526号—赵某与尹某离婚纠纷民事判决书、(2013)丰顺民初字第0695号—王文群与邢后永离婚纠纷民事判决书,江苏高邮市(2020)苏1084民初5
摘要:近年来,我国立法机关频繁修订刑法,增设大量罪名,我国刑法的犯罪类型和刑罚功能已经发生显著变化:由规制自然犯、实害犯为主向规制法定犯、危险犯为主转变,由报应和威慑功能向积极的风险预防、行为规制和社会治理转变。在这一背景下,犯罪数量增加,刑事追诉扩大。但是,轻微的法定犯、危险犯存在处罚正当性的困境,个案不公隐忧、刑罚负面效应积聚等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刑事司法作出有效应对。刑事司法应当直面一律追
摘要:本文意图验证一个普遍直觉:在中国,适婚妇女短缺是否为以强迫婚姻为目的而拐卖妇女行为的诱因。作者利用司法裁判文书,收集了2010-2018年的1215宗为强迫婚姻的妇女交易作为研究数据。分析表明,贩卖妇女并不是当地适婚妇女短缺的直接后果。根本原因是根深蒂固的父权制价值观,这表现为当地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高,国内特定性别的人口流动,以及缺少女性的情况下被社会边缘化的男性所忍受的婚姻挤压。一、引言公众认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