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提升法律监督效能——专访中国政法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名誉院长樊崇义樊崇义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的一些表述令人印象深刻,比如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做实检察为民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等等。近日,中国政法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名誉院长樊崇义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
摘要平等保护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必须严防趋利性司法和执法。针对此类案件实体法上扩张入罪、程序法上扩张管辖和执法上扩张罚没,应探索在刑事一体化视野下,以有利于被告的解释对抗趋利性司法和执法。有利于被告是刑事法基本立场而非仅指存疑有利于被告。在趋利性司法和执法案件中,由于控辩双方地位严重失衡,可据此充分运用有利于被告的解释方法。实体法层面以有利于被告的解释对抗入罪泛化,即要禁止不利于被告的类推
最高检党组提出,检察履职要回归到办案基本职责上、回归到具体案件办理上,两个回归根本目的在于高质效地办好每一个案件,而高质效地办好每一个案件,离不开管理,关键是落实业务管理、案件管理和质量管理。对于刑事检察来说,科学用好三个管理,重要的路径就在落实三个管理过程中贯通运用刑事法原理、检察学原理。符合法学原理和规律的管理,才是科学的管理。 落实三个管理应遵循刑事司法过滤功能原理。对于刑事检察而言,
编者按2024年10月25日,在南开大学建校105周年之际,我国著名法学家、著名法学教育家、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陈兴良先生应邀莅临南开园,为南开法学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刑法适用的方法与规则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南开大学法学院主办、天津市法学会刑法学分会、上海靖霖(天津)律师事务所协办。本次讲座是陈兴良先生继2004年在南开大学建校85周年之际应邀为南开师生讲学之后在南开大学做的第二场讲座,备
摘要依据法律做出裁判一直是对法官角色道德义务的经典概括。但是,此概括忽视了法官裁判适用的规范除法律外,还涵盖其他规则的情形。社会角色道德义务的簇规范存在形态透射出法官角色并非只是由强制性适用法律这一单一道德义务构成。实际上,在裁判中,法官角色的道德义务是复合型的,即适用法律、提升法律和保护法律。在此过程中,法官角色的整全功能是其本质,它与遵从法律相契合,并不会导致角色逃逸的难题。与复合型道德义
摘要类案适用是一种与司法裁判具有内在联系的活动。从类比推理和司法说理的角度看,先例的裁判理由对类案适用承担着正当化论证的功能,它不仅为判断先例与待决案件是否类案提供了实质标准,也为类案裁判规则的形成和适用准备了担保理由。指导性案例的参照适用体现了成文法制度下类案司法适用的基本原理,其可以从类案适用的制度背景及法律方法中获得认识。在指导性案例的体例要素中,裁判理由是对裁判要点的形成和司法适用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