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监察法的决定,新《监察法》(以下简称新法)将于2025年6月1日起施行。正如预料那般,律师帮助权没有写入立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监察调查阶段律师的法律帮助毫无作用。在监察调查阶段,律师仍然可以以现行法为根据,为涉嫌职务犯罪的当事人及家属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指导家属正确应对相关调查等法律帮助。一、协助家属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强制措施是本次修法
摘要犯罪治理是由源头预防、诉前分流、诉中化解、诉后治理四个环节组成的社会越轨行为综合治理体系。依法充分参与犯罪治理,是检察机关履行刑事诉讼主体责任的必然逻辑、刑事检察依法全面履职的具体表现、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重要方面,对推动刑事检察工作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全面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必要方式、增强法律监督工作质效的重要手段、提升法律监督权威的有效载体,切入犯罪治理体系的
摘要基于程序正当性和财产权保护的要求,刑事诉讼立法理念应从定罪—量刑并重向定罪—量刑—财物处理并重转化,同时,还应重视案外人财产权利的保障。当下关于涉案财物处理的立法供给不足,实践中涉案财物处理审前中心主义较为突出,这不仅表现为涉案财物处理查控决定主义现象泛化,而且还表现为在审前有关机关可以对涉案财物直接作出处理,审判机关遗漏对涉案财物的处理或照搬审前意见,以及即使对涉案财物作出了裁判,但采取
摘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反腐斗争采取了持续高压态势,不断优化对国有资产及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体系,使得国有企业合规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内部治理挑战,如监督机制不足、合规制度滞后等问题,这些内部缺陷成为滋生腐败现象的温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民营经济不仅不能弱化,更应不断壮大,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1这一重要论断为民营企
摘要犯罪治理主体研究是犯罪治理研究的逻辑起点,犯罪治理主体的明晰是犯罪治理措施开展的首要前提。通过考察国内近十年的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国内犯罪治理主体研究存在犯罪治理主体角色化定位缺失,职责化边界模糊,本土化意识欠缺以及动态化弊端显现的问题。而国外犯罪治理主体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相较我国更加丰硕,值得借鉴的同时却也不能照搬照用。因此,当前急需加强犯罪治理主体的相关研究,从而为犯罪治理工作
摘要地下钱庄对我国金融管理秩序产生多维度的危害,并且逐渐向专业洗钱团伙的方向转变,成为上游犯罪人跨境转移赃款的隐蔽通道。针对地下钱庄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和买卖外汇行为的刑事处罚,在以往呈现非法经营罪一家独大的司法适用局面,这不仅遮掩了地下钱庄所蕴含的洗钱风险,也存在未全面评价行为的法益侵害性、未揭示资金的真实法律性质、难以开展司法协助等问题。在《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洗钱罪进行重大修改和全面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