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五起财务造假的典型案例。笔者结合自己办理的类似案件,深入分析了财务造假案件的特点和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合规建议,以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一、从典型案例看舞弊与财务造假的界定与惩治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中,舞弊并非一项明确界定的法律术语,而是一个涵盖范围广泛的概念。它主要指代那些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以及其内部成员在执行职责时,违背了财务管理制度与监管法规,通过不正当手段
摘要排除合理怀疑作为一个抽象的证明标准,要将其落实必须有相应的程序制度进行保障,应基于排除合理怀疑标准的自身特性和我国刑事诉讼的本土需求进行构建。首先,排除合理怀疑是主观的但并非个人化的标准,其适用前提是审判主体拥有理性的知识,这种理性的知识包括理性的经验知识和案情知识两类,为获得这些知识必须保障审判主体的构成合理以及知识获取渠道的科学畅通。其次,排除合理怀疑标准是经验主义的产物,其特点是经受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优越性在于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治理手段,促进多元价值目标的平衡。从出发点与归宿来看,协商性司法的功能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需求不谋而合——探寻协商性司法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内在关系刘少军 汪金燕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时代趋势,通过增加治理主体、更新治理理念、转变治理方式、完善治理体制机制,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
随着网络空间社会属性的不断强化,公民言论自由权的行使范围在虚拟空间内得到进一步延展。网络用户借助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发布敏感信息,实施诸如网络毒品、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等违法犯罪活动。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确了通讯传输技术支持行为的刑法规制必要性。通讯传输技术支持行为在理论上可被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进行规范评价,但由于对通讯传输技术支持行为存
摘要刑事诉讼法在规范刑事诉讼活动,惩罚犯罪,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刑事诉讼立法和历次修改,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体系,在理念、制度和公民权利保障等方面充分发展。新时代对刑事诉讼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党中央对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作了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修改刑事诉讼法列入立法规划。新一次刑事诉讼法修改应准确把握修改的方向、基本依据和价值理念,采取适当的立法形式
摘要盗窃罪与诈骗罪天然地处于排斥关系,一个行为不可能既属于盗窃罪又属于诈骗罪。处分行为是区分盗窃罪和诈骗罪不可动摇的标准,但并不能将其孤立地理解把握,不能认为只要存在沟通交往或只要存在对交易基础信息的操纵便可构成诈骗罪。我们应当整体把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特征,在欺骗行为、错误认识、处分行为等环节之间,妥当地锁定引起与被引起的条件范围,正确把握各个环节的原因力,从而准确地界分盗中有骗行为的定性。关